師法大自然 中華海洋模擬生態環境 優化水產養殖品質

自從2013年水產養殖量超越野生捕撈量後,水產養殖成為供應鏈重要的一部分。台灣以四面環海與交通便利成為全球水產貿易的重要據點,更曾經以養殖技術睥睨亞洲,但如今台灣地狹人稠、養殖世代青黃不接,要如何突破種種劣勢站穩水產養殖產業鏈…

根據FAO (聯合國農糧組織)公布資料指出,2013年全球水產品供應上,水產養殖量(約94.98百萬公噸)首度超越野生捕撈量(約93.15百萬公噸),直至目前為止養殖水產供應量持續增加當中。台灣因四面環海與交通便利造就全球水產漁獲貿易的蓬勃發展,台灣曾以養殖技術傲視亞洲,但現今地狹人稠、養殖產業世代青黃不接、養殖用地更是一地難求,如何在現有養殖技術外,精進技術研發並突破養殖品項、數量、成本競爭與人才培育的紅海市場,是台灣水產養殖業者得面臨的重要課題。而中華海洋生技團隊藉由效仿大自然生態環境的方式開發新型養殖技術提昇育成率與產量並導入優質的公司化管理,吸引更多年輕人進行投入水產養殖產業鏈。

中華海洋不斷精進養殖技術研發,藉由效仿大自然生態環境的方式開發新型養殖技術提昇育成率與產量,至今已經有具體良好的成果。

中華海洋致力研發並以11項專利技術穩定水產養殖品質與產量

傳統水產養殖是採取高換水率、製造藻相、粗放的養殖模式,除了需要依賴老師傅累積的操作經驗,更相當依賴穩定的氣候狀況。上述種種因素導致水產養殖品質與年產量相當不穩定,如何提升台灣養殖漁業的競爭力並同時兼顧綠色環保則是。而中華海洋生技團隊藉由效仿大自然生態環境的方式,開發11項具專利的水產養殖設備與方法,如:

  1. 開發物理性、生物性不同功能的過濾器,強化水質管理。
  2. 應用以菌制菌的原理開發生物製劑與研發適合東星斑各生長階段的自製餌料,提升育成率與換肉率。
  3. 創建室內人造海洋,使養殖環境不受氣候狀況影響。
  4. 收集各項養殖數據以科學化方式進行統計、分析,導入科學化養殖,更加速水產養殖從業人員累積各項實務技能。

鑒於上述,中華海洋生技早期即投入室內循環水養殖技術與設備的研發,透過各式過濾系統建置、環境友善生物製劑使用、水質優化、營養餌料多樣性,提升養殖物的成長速度及免疫能力。而養殖人員經過選、訓、留、用等四大核心價值並透過專業化與科學化技術訓練,培育專業養殖人才。更鏈結軟、硬體研發與人才培育等面向,建構中華海洋生技在水產養殖產業鏈中的競爭力。而近期中華海洋生技更以永續、節能、降低建造成本、縮短建造工時與兼顧環保等重大議題列為主要研發的方向。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口述:中華海洋生技 執筆:陳柏翔)。轉載自國家新創獎